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x,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的教学经验与反思。我只是一位踏入九年级教学才一年的菜鸟,能取得化学全县第三的佳绩,这还要有赖与学校领导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带我一起奋斗在九年级教学前线的前辈王老师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在从教第一年里,我很幸运的到了一个温暖大家庭的怀抱,让我从一个站在讲台上会脸红、腿会发软的青涩老师成长为现在这样,借今天这个分享教学经验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他们说谢谢您们!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就说一下去年我们是怎么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吧。
一、亲其师,信其道
在这一学期上课之前我每天都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我喜欢我呢人说对一个人的好恶在彼此见面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人无完人,怎么样才能让大部分的学生喜欢上我呢上课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课下辅导一视同仁循循善诱,发现学生的过错耐心倾听、循心分析走进学生内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就喜欢你这个人。由于喜欢你这个人,他们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你的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促进和提高;由于喜欢你这个人,他们就会相信你所讲的道理或规范,当然也就会遵从你的管理。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注重言传身教、优化教学方法,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因人施教,要融入学生,与他们荣辱与共、苦乐共享。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确值得信赖时,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始终与你保持情感的共鸣。记得我在三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课上了一半,扩音器没电了,班里将近七十个学生,在做蜡烛熄灭的实验时,班里有些乱,我放高声音要班里学生安静一下,但孩子们的声音盖过了我的声音,我很着急,这时,我身边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声音小点,老师嗓子都哑了,听老师讲。我当时真的很感动,后半节课上的很顺利,孩子们也没有再失控过。下课后我走在走廊上险些掉下眼泪,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我们相识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对我的维护之情,我可能只有通过不断不断的努力教学才能以偿万一。
二、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对我们老师说,台下的几多心血只是为了台上的那四十五钟的极致绚丽绽放。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备好每一节你才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花费最少的时间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加以应用。咱们化学老师每个学校都比较少,有的学校可能只有一个,但即使这样,也要好好备课。作为两个刚刚教化学的老师,我和王老师可以说是瞎子过河,瞎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就集两人所长,一起备课,两个人交流,看这些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怎么的说法讲解更好,看哪些内容是可以精简,哪些内容却要增加的,用哪些习题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哪一节不好理解,学生做题情况会不理想,需要补充习题加以巩固提高等等,这在我们上课之前都会准备好。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没什么比看到练习册上的perfecet更鼓舞人心的了。三、四十五分钟的音乐会
教育生活是师生共同编织的主题曲,教师与孩子的成长都编进了那长长的教育学习音乐中。至于这首主题曲是否好听,就要看你这位音乐指挥的了。对于一节课来讲,你就是这个班的灵魂人物,你要做的就是在这四十五分钟的音乐会里,激发孩子们最大的潜能,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记得刚上班时,我校到杨店中学校际教研,安排我讲课,在听完老师们的优质课后,我深切的认识到我讲的课是多少的糟糕,多么的稚嫩。痛定思痛之后我才意识到教学并不仅仅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只有利用课堂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孩子们学习才是王道。经过不断的反思和磨练,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讲课风格:节奏快而不乱,内容多而不杂,声音柔而不弱,学生活而不燥。而我本身是个爱笑爱闹的女生,所以我的课堂要让学生感觉亲和却不亲昵。现在的学生课堂自制力差,不可能在四十五分钟里时刻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们听报告时还会跑会儿神,何况是这些正值豆蔻年华,有着无限活力的少年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基本上每一节你都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上第一节物质的变化时,我就做了三个小实验,胆矾的研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很小,只要准备充分,就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而且少年们好奇心比较强,学习的兴趣比较容易调动。在做试验时,还能顺便让他们记得胆矾、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们看过才会更有印象,虽然视频也能让学生学习到这些知识,但总是会让他们感觉太虚幻、不真实,为掌握这些需要背诵的东西,我们每个班选了两个化学课代表,其中一个只管课前的五分钟背诵,别小看这五分钟,积少成多,这个时间段背诵,效率很高的。学校也为我们化学安排了晚间辅导,每星期三的晚饭后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集中背诵上一个星期学习过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在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我提前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截蜡烛,一盒火柴,参照课本上蜡烛的有关探究,先让它们小组讨论,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蜡烛的物理性质、一些化学性质、蜡烛点燃时的现象、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等这些问题同学们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答案的,并不需要老师来讲。四、激情后的孤寂
课堂上不管我们指挥的多么好,氛围多么的和谐热烈,没有时间的沉淀还是不行。这种沉淀不仅仅只是指学生,还有我们自己。每次讲完两节课我都感觉到一种盛世繁华后的孤寂,坐在办公桌前,什么都不想说,脑袋乱遭遭,很多的想法一闪而现而后又很快消失不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听到卢校长的“教育随笔”这个词之后才慢慢好转,我不在单纯的去傻等激情的平寂,而是趁着这股余韵将我的所得所失所想记录下来,作为反省,作为以后上课的参考,作为自己查漏补缺的利器,在这份成绩里,教育随笔对我影响甚深。五、一个人的战争当然,只是我们的反省还是不够的,孩子们也要对自己亡羊补牢。初三时间相当紧,作业如果布置的太多孩子们做不完消极怠工是一,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资料不必多,练习册就足够了,当然,必须让学生吃透这一本资料,在改完每一课时后,如果情况实在不理想,可在让学生看过练习册的批改情况,并讲解后,补发卷子,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觉得你作业多了,而且还会主动找时间去做你的作业呢。布置的作业必须要批改,尽量全批全改,孩子们是很敏感的,你的作业有时批改一半,他们就会感觉你喜欢那些你改作业的学生,而对他们不重视,从而对你有意见,不愿意学化学。对于后进生作业做的不好,也不要去批评,可以利用课间的十分钟叫到办公室去帮他补习,这是和他们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此处隐藏15937个字……过程中有苦也有甜,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多请教老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在这一年中我体会到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新教师如果能够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那么就可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过去的这一学年,与我而言,是快速成才用汗水换来的充实的一年,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我想我会努力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快速的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让自己充满师爱,不断完善自我,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已经又开学一个多星期了,你们怎么还沉浸在假期的氛围里呢?!”上课铃响后两分钟,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我再次被迫发动了“碎碎念”的技能。
“还没开学呢!”一个同学理直气壮地的说。这话真是把我气得够呛,几乎失语——从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强调“只要是到了学校,就是开学了”。现在竟然还能弄出这样的幺蛾子!?
“那你说怎样才算是真正开学呢?”我忍不住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问道。
这时她才抬起头,因为他们都发现我说话的语气不那么友善了。她怯生生地瞅了我一眼,目光又在不经意间快速地滑落到了她自己乱糟糟的书桌上——这是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女孩儿,之前也经常没大没小地和我说话。可是这次她的眼神就像耗子一样躲过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就像猫。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轻轻地触动了我的心——他们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了,可是他们的内心住着一个真小孩儿。我赶快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从嘴角、眼角挤出一丝微笑,换了一种语气,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
“开学典礼之后……”她的声音越来越小,“之后”两个字几乎就听不见了,但是“开学典礼”四个字是确确实实地进入了我的耳朵。在这个“仪式”越来越形式化的时代,他们能有这样的想法,是让我感到很惊喜的,中国是背负“礼仪之邦”之名国度,我为他们血液中仍流淌着这样的血液而感到欣慰。
于是我立马一本正经地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开学典礼’之后,才算开学呢?”
很多同学觉得我这个问题是在有意“刁难”她,甚至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儿已经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她却没有跟着笑,但依然小心翼翼地说:“‘开学典礼’才是一个学期的正式开始吧?”
这个答案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我应该感到满意的,但是我却不想那么轻易地放过他们——“可是早在一个星期之前,我已经宣布本学期正式开始了呀?”
“可是你说的不正式。”她看似随口一说,却又像是早就预料到我的反应。这的确是我不曾注意到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很正式的问题,我却那么随随便便地说了出来,也难怪他们会不把那句话当回事儿。
整个对话的过程,不到半分钟,并且最终好像是我败下阵来了,可是我并没有感到难堪,因为我从这个简短的对话中又得到了一点灵感——如果他们真的如此重视“仪式”,那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仪式”对他们进行引导与规范呢?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15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
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
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
面对新的音乐课程。因此,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领域,掌握与运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等,音乐教师所迫切关心的课题。这些课题,虽然有些属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而有些则更适合新课程教学论的范畴,研究和编写立足于指导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教学法类书籍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鉴于此,《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