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说课稿

时间:2024-05-11 07:32:18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压强》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九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

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思考,掌握规律,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2.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针对这一要求和课程标准的总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并对其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二、说学生

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如气体压强,液体压强特点等,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所以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

四、说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各小组纸片三张,细线一段,铝制硬币一枚,机翼模型每人一个。

2、多媒体准备:液体流动时压强关系的动画,飞机飞行实况视频,机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

五、说教法策略

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多媒体与实验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中注重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因此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①硬币“跳高”②吹一张下垂的纸③吹两张下垂的纸。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总结概括出规律后,又能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机翼的升力,虽然学生对飞机并不陌生,但对飞机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笼统,模糊的基础上。只凭说教他们是不会理解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机翼模型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的一个重要必要手段。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分析,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遵循了其认识规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本节课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本节课有关的现象是这节的一大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由硬币“跳高”比赛和吹纸实验引入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进行新课: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了?是什么力使纸飘了起来了?在这里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我在这里放慢了速度,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紧接着让学生猜想他便有了方向。

4、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教材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求每人做三次。这里为什么要做三次呢?目的是使学生去体验、去领悟,让其真正感受到实际确实是这样。学生独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规律。教师不着急说出结论,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得到规律。可以大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5、深化问题:前面三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师要适时地告诉学生液体也可以流动,它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气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液体同样适用。因此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6、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这里向学生展示了飞机起飞的实物图片,学生兴致会很高。教师指导学生做机翼模型实验。(“机翼”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有美术老师带领做好的,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模型并吹气表演。然后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飞机机翼升力的存在。然后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才会真正理解。

7、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时要利用今天学的知识为我们服务,有时要防止它给我们带来危害。如: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 ……此处隐藏29717个字……>

通过例题使学生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更进一步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先看书自学,在此基础上交流讨论获得相关知识,教师分析例题,主要强调公式的应用和解题规范。深刻挖掘例题的隐含意义:一是单位要一致,二是正确理解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含义。三是进一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以砖块为例分析压力、接触面积及压强。同一块砖怎样放置压强最大?那么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呢?自然引入下一个问题-----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途径。然后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并展示各种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它们分别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意在将压强知识联系在生活中应用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突出新课程“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6、总结和反馈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形成知识体系,既总结知识也总结方法。

解释现象:在杂技表演时,气功师躺在钉子上,人却毫发无损。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的问题,如果要设法营救落入冰窟窿的人,设计多种营救方案。

意图:学以致用,前后呼应。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三)板书设计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1、意义:表示压力的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p=F/S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现代课堂教学观为指导,以实验活动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力求突出课堂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但课堂内容较多,讲解时注意侧重点,把握时间节点。

《压强》说课稿15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做到讲解准确,指导有力,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本节课我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六、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在课后我会及时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反思。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感谢各位老师!

《 《压强》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