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实验记叙文

时间:2023-12-16 23:55:29
一次实验记叙文

一次实验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如何写记叙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次实验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实验记叙文1

上课铃一响,毛老师就捧着一大堆器材走进教室,大伙儿看到老师手里的东西,有的兴奋,有的疑惑……老师要干啥呀?

老师走上讲台,拿出一个小铜球和一个小铁环。小铜球整体来看像个小鱼竿,金属柄上有一个蓝色橡胶套,柄头有一个细铁链,它的末端吊着一个“小胖子”。铁环也有一个手柄,环直径大约3厘米,像一个吹泡泡的工具。

老师拿起它们,对准以后一连穿梭四五次,都轻松自如。

老师又拿出酒精灯,打开了它,只见紫蓝色内焰外有着橙黄色外焰,如同一个穿着橙黄色外衣和紫蓝色裙子的小姑娘在不停地跳舞。老师先把小铜球放在内焰上,同学们齐声惊呼:“错了,应该放在外焰上。”老师问:“为什么呀?”这时卢可辛说:“内焰温度低,燃烧不够快,外焰温度高,应该放在外焰上。”老师把小铜球放在外焰上,只见它底部变黑,身子变大,好像小火焰和小胖子一起出去玩,可小火焰不小心把他的裤子弄脏了,为了向小胖子道歉,就请他吃饭,所以他就越来越胖。

老师把小铜球和铁环又穿梭一遍,可这次铜球安安稳稳地坐在铁环上,进不了“家门”。老师说“这是热胀!”

老师又把它放入水中,只听“呲”的一声,一缕白烟腾空而上,周围也涌出一些气泡……过了大概3分钟,老师把它拿出来,和铁环又穿梭一下,又是自如的了。老师说“这就是冷缩,看来我们实验成功!”

实在是太神奇了。正如伽利略所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其实,热胀冷缩的原理已用在生活中,比如水泥路,每隔一小段都切一下,防止夏天或冬天时地面崩裂。同学们也可以到城市中去寻找哦!

一次实验记叙文2

我能控制纸片,让它们跳舞,你相信吗?不信?你瞧——

今天下午第一课,顾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什么实验?同学们议论开来。找重心?惯性?反弹?顾老师都摇摇头。我心想:老师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快点揭晓答案吧!

这时,顾老师拿了一张白纸,撕成一小片儿一小片儿的,撒在讲台上。尤优叫起来:“利用静电吸纸,这个实验我做过!”“哦!”同学们兴奋极了,也纷纷动手撕起纸来。大家一边撕纸一边听顾老师继续往下讲:“撕好纸,用尺子在头发上、衣服上或纸上用力摩擦,摩擦后的尺子就能将纸片吸起来。”“这简单!”我心里暗想。

我拿起直尺,在裤子上使劲摩擦了七八下,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桌上的纸片。可出乎我意料的是,纸片并非那么听话,怎么吸、怎么粘,它们都死也不肯上来。我思索,可能是摩擦不够到位吧。

“呀!”后面的蔡柠优尖叫起来。顾老师问怎么了,她回答:“软尺吸不起来,即使吸起来了,也很快掉下去了。我试过好几次,都是这样。”听了她的话,有些同学也反映说是这么回事。“你们可以问周围有塑料硬尺的同学借着用。”我提议。老师点头同意。

我又马上回到我的小实验当中。这次我更用力地来回摩擦直尺,一不会儿,我的手臂就酸了。我满怀希望地把尺子向纸片伸去……“哈,成功了!”我惊呼,“我能控制纸片跳舞呢!”许多同学围了上来。小纸片们跳得可欢了,有的趴在尺子上,不时翻个个儿,有的在表演“猴子捞月”,一个接着一个,排着队,晃来晃去;还有的仿佛在跳跃,被吸上去,掉下来,又吸上去,又掉下来……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哦,有意思!”大家都拍手叫好。

最后,顾老师揭开了“尺子吸纸”的奥秘:“一开始尤优就说了,这是利用‘电’来吸附纸片的。我们用尺子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的力量其实挺大,可将纸片吸起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发现静电的影子:冬天脱毛衣时。能听到‘咝——咝——’的声音,那就是静电。如果关上灯,你可能会发现一道蓝色的火花,那也是静电。”同学们连连称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大胆探索,一定能解开更多的科学奥秘。

一次实验记叙文3

阳光透过窗户,直射到走廊,到处弥漫着一种火药味,那是把火柴点着的味道。

我们一行五个同学,拿着实验需要的工具——一张白纸、一把有刻度的直尺、一盒火柴、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就往走廊有太阳光的地方跑。

我们蹲在阳光底下,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白纸平放在它的另一侧的地上,一直改变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光斑就是焦点。然后用直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而我们测量得焦距为7cm。接着,我们又换了一个凹透镜,无论怎么改变距离,都不能在纸上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那是一个比透镜还大的点,由此可以看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好了,第一个实验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做的是另一个更加有趣的实验。

我取出一根火柴,把它放在地上,莹用手握紧凸透镜的手柄,用之前的方法找出了焦点,然后慢慢地移动凹透镜,使焦点在火柴头上。顿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走廊里变得鸦雀无声,只听见风扇“呼呼”的声音,火柴成了全场的“焦点”!莹比任何一位同学更为紧张,她的手心已经出汗了,手柄像泥鳅一样滑,但它没有从莹的手中溜走,因为莹已经死死地握住了它。教室的钟的分针“滴答滴答”地响着,火柴仍然没有任何变化。忽然,火柴头上飘白烟了,轻轻地飘过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眼前。渐渐地,火柴头上开始冒火了,红彤彤的,火却不大。此时,走廊里像炸开的锅一样,大家都议论纷纷,而我们,却使劲儿鼓掌——因为我们的实验成功啦!火持续三秒就停了,但烟依然飘着,还有一种浓浓的火药味……

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事实便是如此。

一次实验记叙文4

在我家院落里,总有一群忙碌的蚂蚁。今天,我在家显得无聊,蹲在了门下面,只见有一群蚂蚁陆陆续续地“走来走去”。反正咱闲得无聊,嘿嘿,我坏坏一笑,跑进屋里向妈妈要了几个樟脑丸,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我找到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这只蚂蚁全身都是红色的。我拿着樟脑丸在这只蚂蚁的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圈,便坐在一旁观看好戏。只见红蚁微微地动了动头上的两根触角,接着往前走。突然,它停在一道白线的前面,顶着大头东张西望。后来,它转了个弯,继续往前走。又过了一会儿,它来了个紧急刹车,抬头望了望天空,触角动得十分明显。过了许久,它又往前走,没走多久,它又再次停了下来,看来又看见了白线。就这样,它围着我用樟脑丸画的线绕了一周。可是,没过多久,它冲破了“防线”。我见大事不妙,连忙站起来,拿着樟脑丸又迅速地在它周围画了许多圈,这次与刚才截然不同,我画了许多同心圈。红蚁在最小 ……此处隐藏3346个字……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然后,我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我又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咦?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成功了!妈妈跑过来,摸着我的头,对远处的爸爸说:“你看,女儿都比你聪明了!”爸爸变脸可真快,连忙说道:“小菜一碟,只是我深藏不露!”说完,还甩了甩头发。逗得我和妈妈可高兴了!静电的力量可真大!

科学给我带来了知识,给我带来了快乐,也给我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才让我今天这么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感谢你,科学!

一次实验记叙文12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我非常感兴趣。其中有一个叫“筷子吸米”的实验特别让我觉得神奇。于是,我决定尝试着做一做这个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很普通。只需要一个透明的杯子、一把大米和一支筷子。 首先,我将那把大米放入透明的杯子里,再将一支木筷插入杯中,然后用力搅拌杯中的大米。看着旋转的筷子,我心想:一定有很多大米吸在筷子上了。于是,我时不时地要将插在米中的筷子拔起来看一看,却始终没有吸到一粒大米。正当我垂头丧气时,爸爸走过来笑眯眯地说:“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要多动脑,再试试,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

突然,一个新的主意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难道是我把筷子拿反了?于是,我迅速将筷子换了一个头,插入大米中,继续用力搅拌。果然,没过多久,我再提起筷子一看,几颗雪白的大米被筷子“吸”住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并大声叫着:“成功了!成功了!”可是,我再定睛一看,筷子上有水,原来是水将米“吸“住了。唉!我又空欢喜一场。爸爸看我失落的样子,自告奋勇地说:”让我也试试吧!“可是,他也以失败告终。于是,爸爸拿着书琢磨起来。

我也只好心里安慰自己:看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经验不足。我还得在书本和电脑上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相信下次实验一定能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一次实验记叙文13

爱迪生说过:“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是呀,不管干什么,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那是去年的一次科学实验课,科学老师对我们说:“区里将要举行科学实验比赛,那么比赛的班级就是我们全区的六年级。”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接着老师说:“不过不要紧,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第一个实验——水落盐出。”

老师先为我们讲了实验规则和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我们就都按老师的指示进行操作。我先清点了实验器材,然后取了一个小烧杯,往里面倒了三分之一的水,又取了一小勺盐倒到水里进行搅拌,盐水制成了。紧接着,我把铁架台放到桌子中间,固定好铁架台之后,取了蒸发皿,向里面倒了约一小勺的盐水,又按照老师之前说的检查了酒精灯,最后点了酒精灯进行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以便水能挥发的更快。可是,我们那一组同学都做完了,我的食盐怎么还没有析出呢?我满脸疑惑,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正低头想着,老师走到了我的跟前,说:“看看,讲的时候你不听,其他同学都做完了,你还没有做完?”我的头更低了。老师又看了看我倒的盐水,对我说:“你的水倒得太多了,盐放的太少了,盐到水里就完全溶解了,当然看不到实验现象了。尽可能的将水倒少些,食盐多放一点,这样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我点了点头。”我想,下次我一定可以成功的。正想着,老师对我说:“你再做一遍吧!”我谨遵老师教导,真的,没有多大一会儿,白色的粉末已经出现,我十分高兴,自己也成功了,我向老师做了报告,然后一一的整理了实验器材。

我明白了第一次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而且我也知道了,要想成功就要认真听、多想、多动手。这次的科学不仅让我尝到成功的甜头,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多去探索科学。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一次实验记叙文14

今天,爸爸笑嘻嘻地对我说:“啊明,你老爸我给你做个实验,怎么样?”“好啊!”我漫不经心的回答。说完,爸爸从身后拿出两只杯子,里面各放了一个鸡蛋,但奇怪的是一个鸡蛋浮在水面上,另一个鸡蛋沉在杯底。爸爸看到了我满怀不解的表情,问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猜测起来:这个鸡蛋是熟的,这个鸡蛋有特异功能……我的猜测都被爸爸否定了。“我能让这个沉在杯底的鸡蛋也浮起来,你信不信?”我半信半疑,但还是瞪大了眼睛看着爸爸。

只见爸爸又身后拿出一把勺子和一袋盐。高高举起鸡蛋在底部的杯子,舀了一勺盐倒入杯中,用小勺子轻轻在杯中搅动。顿时,杯中的水又变成乳白色,随着小盐粒的逐渐溶解,水又慢慢清澈。可水中的鸡蛋仍像死猪一样睡的沉沉的。“再加把盐,爸爸!”急性子的我催促着,老爸又往杯里加了一勺盐,可鸡蛋还是丝毫不动。“哎,老爸逗我玩呢吧!”正想着,老爸又往杯子里加了一勺水。世界奇迹发生了:鸡蛋慢慢地沉上了水面!“是不是我看错了!”我揉了揉眼睛。

老爸耐心地解释给我听:“一般来说,鸡蛋比水重,所以鸡蛋在水里是沉的;我在水里加了盐,这种盐水比鸡蛋重,所以鸡蛋浮起来了。”

真没想到,烧菜的盐还有这本事!

一次实验记叙文15

我爸最近送了我一套科学工具,我十分好奇,打开盒子后,我见到许多以前没见过的道具,便动动这个零件,碰碰那个测量杯,再敲敲这个试管,一副没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而当我在课上听老师说xxx科学家很伟大发现了什么什么之后,我立刻着迷于科学,天天看百科全书,下课看,睡觉看,吃饭看,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科学家。

一次,我正沉迷于百科全书的知识时,忽然看到一个实验:假如把鸡蛋放在水里并慢慢加上盐,那鸡蛋就会浮出水面。

我听了,出于科学家的严谨和自己的好奇心,也准备尝试一下。

首先,我的准备好了书上说要的材料:一袋盐,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个鸡蛋。

可要知道,我为了换取手中这区区一包盐和一个鸡蛋,已经牺牲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求了我妈三天三夜,才从我妈手中拿到了这两个材料。

但愿这个实验值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我心里想着,将我的勺子洗干净,从盐袋中少出一勺盐,然后再倒进水里。最后慢慢的把鸡蛋放的下去。

可那只鸡蛋不争气,直接躺在杯底。

我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应该是放的盐还没融化,便拿起勺子在水里捣鼓了一下,终于那个鸡蛋慢悠悠地浮上了一点点。

我见了,半喜半忧:喜的是这实验是真的;忧的是别人百科全书上说的是加上少许的盐,它就会浮上水面,咋自己的只浮上一丢丢而已呢?

想到这,我像盐不要钱似的,拿起盐袋,拼命往水里灌盐,灌得盐没剩多少时,把袋子丢在一旁,拿来一根筷子,手像高速陀螺一样飞速转动,直转得我手发麻了,才松开手,定眼一看——只见水中非常朦胧,像清晨的晨雾,过了好一会儿,水才渐渐变得清楚。

我热泪盈眶,实验终于成功了;我百感交集。这零花钱总算没白花。

后来,我通过在百度上查找资料,终于明白鸡蛋之所以能浮出水面的原因:因为盐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密度,这些密度从而让鸡蛋从水底浮了出来。

《一次实验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